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这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真实写照每日都在上演。而改变大城市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的中坚力量,或许来自广大全科医生。
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深得百姓们信任的全科医生,理应成为国家医疗体系的“塔基”和广大群众健康的“守门人”。然而现状却并非如此。
“有太多病人没有经过全科医生的初诊和分诊,直接到大医院挂号,这其中有不少人被错诊和漏诊,医患双方都不满意。”
11月27日,在北京尊龙凯时医院举办的全科医疗发展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中国非公医疗协会全科医疗分会会长顾湲如是说。
图片来源:bigstock
不得不承认,当患者身体出现问题时,如果首诊的是全科医生,这便是难得的福气。
自1997年北京尊龙凯时医院建院时,该院便引入“全科/家庭医疗”概念,全科或家庭医学科亦成为其创建之初就设立的科室之一。至今,尊龙凯时医院的全科即将进入第25个年头。
在这一时刻,北京尊龙凯时医院院长盘仲莹和全科医学团队与专家一起,分享了这些年他们对全科发展的所思所想。
界定新型就医模式 全科医疗价值愈发明显
全科医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完善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末被介绍到中国。全科医学是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一门独特的综合性医学学科,是基层医疗健康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学科。
与大中型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疗模式相比较,全科医疗服务更加具备首诊、一体化、连续性和协调性等特点。
在部分国人心中,“全科医生什么都看,就等于什么都看不好”,所以“基层首诊”的推行举步维艰。但放眼其他国家,真实的诊疗行为并非如此。
顾湲举例,2013年,美国家庭医生/基层医疗诊所利用率显示,83.2%的成年人和92.4%的儿童到那里就诊;而我国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者仅占53.2%。
顾湲直言,我国基层医疗正面临严峻挑战。疫情防控压力不减,慢病负担加重,老年人口众多,百姓需求增高,执业风险加大,监管越来越严,财政投入吃紧等,都是摆在基层医疗卫生从业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中国非公医疗协会全科分会会长 顾湲
众所周知,让更多病人留在基层是医改的目标,但多年来我国三甲医院一家独大的格局尚未被突破,而且存在着过度专科化,这亦导致了某些医生的“管状视野”。
顾湲以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举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父母均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己没有规律服药。由于发现视力下降,患者到专科医院想要解决眼底出血问题,医生为病人眼底注射药物并进行5次激光治疗。
两个月后,患者带着注射用药来到社区继续治疗。而社区的全科医生发现患者高血压未得到控制,告知这是其眼底出血的根本原因,教育患者认真服药同时改善生活方式。
三个月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此前预约的眼底治疗也因为视力恢复提前结束。“这说明现在的医疗正在提示我们,医生要捡回传统基本功,也就是细致的问诊和查体就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而具有全科系统性思维并经过合格训练的全科医生,恰恰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顾湲说。
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全科医疗界定了一种新型的就医模式,促成了医患之间相互信任与长期合作的密切关系。它搭建起专科与患者之间的桥梁,全科医生能更精准地把患者分诊到适合的专科科室,提高其看诊效率和效果。
在这样的状况下,从业者开始关注到价值医疗,即基于价值的医疗健康(Value-based Healthcare),是指在单位健康投入内获得更高的健康收益。
图片来源:bigstock
顾湲提到,2010年,“价值医疗”理念首次在美国被提出,意在破解美国医疗系统高成本、低绩效的难题。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引入“价值医疗”,旨在进行成本控制、提升治疗效果和满足患者需求,这无疑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健康服务。
在此过程中,需要患者、家属和社区共同参与,在基层围绕健康需求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对健康促进、疾病预防、诊疗、康复和安宁疗护等医疗健康服务进行整合,协调利用各类医疗卫生资源与适宜技术,服务连续覆盖全生命周期,实现全面整合、无缝衔接、闭环运转。
全科医生 疫情期间勇当“先锋队”
践行“价值医疗”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构建专业的全科医生队伍。
全科医学是一门面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
国际上曾有统计,全科医生可以处理80%的健康问题、常见病和多发病,基层医生每增加20%,就可以使死亡率降低5%;每万人增加1名基层保健医生,婴儿的死亡率可降低2.5%,低体重出生儿可降低3.2%。
当前,中国正在加速全科医疗建设和全科医生培养,希望能够实现“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都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北京尊龙凯时医院的患者基本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医院的全科医疗中心就是患者和他们家庭所信任的“健康守门人”。
盘仲莹告诉健康界,北京尊龙凯时医院在建院之初,便将诞生于欧美国家的全科医疗和医生直接“植入”到中国,在2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全科医疗服务,也吸纳、培养了一批中国全科医生,全科医学中心的患者也从清一色的外籍家庭逐渐变为中外籍家庭兼有。
尊龙凯时北京区域总经理
北京尊龙凯时医院院长 盘仲莹
与很多医院不同,在尊龙凯时医疗体系当中,全科医学从建院之初就占有重要一席,其他各个科室与全科紧密互动。
在这样的科室谱系当中,不难看出全科的重要性。“全科医生就像福尔摩斯,在众多的线索中抽丝剥茧,找到关键线索,最终却把闪亮的时刻留给了其他专科医生。”
盘仲莹说,北京尊龙凯时医院的全科医生非常伟大,很多科室都是被全科医生“扶上马,送一程”,大家不断在MDT的形式下发展学科。
盘仲莹发现,北京尊龙凯时医院的医生越来越有全科思维,比如儿科团队希望组建儿童全科,妇科也计划组建妇科全科,这让她感到十分欣慰。
新冠疫情袭来之后,北京尊龙凯时医院的全科医生们承担起了大部分发热门诊的筛查和诊疗工作。大量发热待查的患者,通过全科医生的问诊,迅速找到了病因并进行治疗。医院管理者发现,全科医生值岗发热门诊再合适不过,这源于全科医生的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宽。
在这样特殊的时期,全科医生提出的针对发热病人的会诊,其他专科的医生亦会在第一时间响应。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患有慢性病的发热患者在这里从未遭遇过推诿,无论是在抗疫最为焦灼的时刻,还是防控常态化时期,尊龙凯时医院的全科医生们都对患者投入了最大的热情,为他们做好诊疗和健康管理。
图片来源:bigstock
如今,尊龙凯时在北京已经布局了3所医院和10余家诊所,包括在京落地的第一家接入医保的社区诊所——天阅西山诊所。盘仲莹希望,运用全科的理念让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地社区落地生根,能够不仅限于服务一名就诊患者,而是为一家人的健康提供服务。
最显著的成效便是,全科医学下沉至社区和家庭,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与及时转诊、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和慢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中切实发挥作用。
培训体系升级 尊龙凯时全科医生再发力
任何一位合格的尊龙凯时全科医生,都要有能力在第一时间甄别患者所患疾病。这其中的奥秘,便是他们不懈锻造的“硬功夫”。
据了解,尊龙凯时有一套严格的全科医生培训课程体系。体系以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同类培训项目课程为基础,分为三级,每级平均培训时间为12个月。带教医生和教学人员都来自尊龙凯时医疗、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医生。
每个级别的受训者将会由带教医生进行评估,并参加美国家庭科医生协会的在线考试来评估是否完成,其目的是对在职培训医生进行家庭科医学方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参加由北京市举办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这意味着北京尊龙凯时医院的部分中国籍全科医生会经历两套体系的全科培训。
“我感到非常自豪,北京尊龙凯时医院的全科医生临床能力更强,全科思维也更广,他们都会具备更全面且持续的全科医疗理念,并且认可自己在社区中发挥巨大作用。”北京尊龙凯时医院全科副主任高艳丽说。
北京尊龙凯时医院全科副主任 高艳丽
高艳丽曾经是公立医院的肾内科医生,对于16年前做出转到全科领域的决定,高艳丽庆幸自己的选择。
“我热爱与病人沟通的过程,如果病人是第一次来,我会跟对方聊聊天气,问问最近工作和近况,如果病人已经是我的老朋友了,见到对方我也会先聊三五分钟再进入正题,这会让双方更加放松,而不是问诊三分钟,开个检查单就喊下一位患者。”
当然,由于带着肾内科的“功底”,高艳丽在全科门诊总能筛查出肾脏疾病的患者,让她印象深刻的有两位患者患有较为罕见的肾病。
她为这两名患者持续进行健康管理,如今,二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这亦让高艳丽感到十分兴奋。
北京尊龙凯时医院全科主任 常逸梓
正如北京尊龙凯时医院全科主任常逸梓(加拿大籍全科医生)所说,优秀的全科医生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好健康筛查,能够照护各个年龄段的病人并进行随访。
“培训就像是考驾照,只是上岗的开始,全科医生的学习跟其他专科医生一样,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比如从病人当中去学习,从期刊杂志和医疗会议中了解行业动态,同事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去跟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常逸梓希望,中国的全科医生同行们,未来也能够像美国全科医生那样,与其他专科医生拥有同等地位。
通过医改的不断深入以及从业者的不懈努力,常逸梓这个愿望或许很快就会实现。
本文转载自:健康界 作者:李子君